VAXEE-Moon | 2020-07-23 23:29 |
在沒有Cable的狀況下我們量測的是74克,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希望滑鼠保有最理想的按鍵手感,並且在使用過程當中不能誤觸其他開關,在我們的設計之下過輕就無法達到這些條件,我們不會追求極輕,所以可能會讓你有些失望。
調節按鈕的部分我們希望能夠很方便、直覺的操作滑鼠的功能,會需要不斷調節的時候通常是習慣參數的碰撞期,這時候方便調整也可以減少痛苦,當已經習慣且不需要調整時,其實也不會太去注意滑鼠底部有幾個按鈕。
不過還是謝謝你的反饋! |
| 回覆 |
jung3.** | 2020-07-24 16:26 | @VAXEE-Moon 1.不含線材可做到74克,已算符合輕量標準了。 2.你們從Z公司跳出,多數玩家期待的是能保有「嚴肅的設計和精神」,我認為所謂嚴肅不是沒RGB或沒打孔,而是對細節斤斤計較才是令人感動(買單)的嚴肅。 舉目前調節按鈕的設計為例,在滑鼠下方多2個按鈕,第一個是調dpi,這很常用所以必要,再多一個按鈕調按鍵觸發就顯多餘,你們為什麼不設計一個按鈕調全部? 比如說:底部設4排燈,第一排是dpi,第二排是按鍵觸發,第三排是感應高度,第四排是回報率…而按鈕只有一顆,按一下就能選擇,長按2秒跳下一排,如此就能做到不安裝軟體,就能實現更細緻的板載操作,而只留板載操作無驅夠嚴肅。 影片中貴公司的定位不侷限設計「電競滑鼠」,在資源有限下間接代表你們不可能有羅技、賽睿、雷蛇等大公司開發出晶片或黑科技的能力。 讓玩家可以調整到更細微的感受或許是個不錯的方向,微動太硬太軟就改成熱插拔,也同時解決雙擊;鼠背要不要頂手,給他不同磁吸外蓋也能解決,慣用大小鼠角也能預留槽位換貼。 | 回覆 |
VAXEE-Moon | 2020-07-29 12:49 | 我們選擇將常用的功能以最直觀的方式來調整 (底部按鍵調整),我們認為產品應該盡量簡單而不複雜。
其實你所分享的按鍵切換方式,產品設計初期我們也討論過這種方式,但需要透過學習切換與等待時間才能夠做調整,在實際使用上反而會因為簡化了按鈕或燈號而帶來操作上的不便利,反而會變得不直觀,因此我們最後採用了獨立按鈕以及燈號的設計。另外設計一些科技性的功能、口號或者大幅度的客製化,VAXEE希望的是提供良好的使用體驗以及手感,所以抱歉要讓你失望了。
但感謝你的建議與分享! | 回覆 |